· 

【德文學習】眾新聞專欄轉載:學習運動員精神!略談專業運動員跟語言專家之間的共通點(一)

 

相關文章:眾新聞 - 學習運動員精神!略談專業運動員跟語言專家之間的共通點(一)

 

導言

 

恭喜!今屆奧運,不但「香港劍神」張家朗爲香港人取得一面金牌,「香港小飛魚」何詩蓓亦爲香港人奪得兩面銀牌,港隊更在空手道和乒乓球兩個項目取得銅牌,成績實在太令人鼓舞!

 

過去一段時間,香港人經歷的挫敗實在太多,難得有值得慶賀的事情,實在是壓抑長久後的暢快釋放。

 

如家朗賽後所講,「香港仍然係得」奪得金牌,固然是他個人努力和奮鬥的成果,但一個運動員最吸引人的地方,就是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。而這種精神不是口講無憑的紙上談兵,而是實實在在以血汗呈現!金牌的出現,就令到我們知道希望常在,堅持到底,我們仍然可以取得最後勝利!

 

講運動的話,我中學時期經常打籃球,但始終只是運動門外漢一個,沒有參加過任何比賽;但講運動員精神和訓練方法的話,我覺得自己在學習德語的旅途上,可以作出不少的比較,接下來就讓我分析一下我對「專業運動員」跟「語言專家」之間的比較吧!

 

天份有影響,但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重要

 

不論運動也好,學術也好,只要你有任何成就,人們就希望尋找成功的方程式。

 

 「先天還是後天」?要歸納一個人的成功,最簡單的當然就是一句「天才波」。可是這樣說,對於成功的人來講,公平嗎?

 

來到德國幾年左右的時間,我偶爾有機會在德國到處走,自然也有機會跟不認識我背景的德國人聊天。幾句閒聊之後,有人會稱讚我「你德語說得很好!短時間就掌握到這門語言,很有天份!」受人稱讚我當然歡喜,但學習一門外語的艱辛和跌蕩, 實在是不為外人道,不是說有「天份」就可以的。 我寧願人家稱讚我的努力,也不要嘉許我那根本不存在的「天份」。

 

家朗出生運動世家,運動細胞肯定會有,但中四決定休學, 全職做運動員,全力奉獻生命予劍擊運動,到今日奪得奧運獎牌, 光是數算訓練的時數,肯定無人能及。 如果只把他的成功跟天份掛鈎,相信也沒有人會同意吧!

 

雖然統計學上仍然有爭議,但很多雙生子研究也指出,天份對於身體和智力都有不少的影響(極概括來講可能有四成),但天份對語言學習效果的影響,撇去極端例子不算(例如七日學成冰島語的自閉天才Genius Learns Icelandic in a Week | Brainman | Only Human),基因的力量肯定比大家想像中小。始終,學習語言不用跟其他學習者「鬥」,不是一定要「踢甲組」「贏奧運」才是成功,就算無法變成語言專家,要在生活各個情景中做到流利溝通,大部分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應付。

 

相關影片:Genius Learns Icelandic in a Week | Brainman | Only Human

 

過去十年教學生涯,我接觸過過百個學生,有些學生十分出色,有些學生十分平庸,但我可以實實在在告訴你:他們學習德文的成就,跟教育水平,學術成就,家庭背景沒有直接的關連!

 

其他人成功,可能是其他人比你有天份,但更重要的是,人家有天份的時候,也懂得善用自己的優勢,努力訓練,不辜負上天交託,才可成功。

 

有一個講法我很喜歡:說「先天」重要還是「後天」重要,就好像問人三角形入面,哪一條邊比較重要。要劃成一個三角形,自然要三條邊,所以答案很簡單:缺一不可!

 

視覺化訓練的重要性

 

我雖然屎波,但偶爾也有打羽毛球,算是小小興趣,也是羽毛球俱樂部的會員。有時候,俱樂部會請專家舉辦工作坊,讓初學者可以有機會跟高手學打羽毛球。

 

早兩年,我參加了德國國家隊羽毛球教練團隊入面一位教練(國家隊教練之一,肯定是權威吧!)的工作坊,他講過一個研究,令我印象深刻,細節我忘記了,但內容大概是:

 

找來一班羽毛球初哥,再分成兩組,教授他們發球。

其中一組,教練示範後,先詳細分析動作,並命令參加者在腦中分析動作,不斷利用想像力「播放」發球片段,想像如果他們確實手握球拍的時候,他們會如何一步一步地完成擊球動作。

另外一組在看到教練的動作後,就立刻拿起球拍嘗試模仿。

完成短暫訓練之後,大家認為那一組的表現會比較好?

 

老實講,作為對學習理論略有認識的人,當然知道視覺化訓練(Visualization,或稱Imagery training)對學習的重要性,但沒有想到,只利用腦力訓練而沒有落過場的初學者,在執起球拍後,竟然在極短時間內,擊球表現就比已經訓練「多時」的「實踐」 組更好。

 

到底學習一門新語言的時候,它跟我們的母語或其他我們學習過的語言有什麼相同或不同(廣東話,英文)?背後有什麼思考邏輯?如何進行相關的操作?而有了初步結論的時候,一定要做好紀錄,並反覆在腦海中把抽象的概念,用形象化,視覺化的形式表達出來。

 

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我學習德語的「形容詞詞尾」(Adjektivendung)時所遇到的困難。基於德語名詞的性,數和格(即是德語的變格Deklination),配合定冠詞,不定冠詞和其他限定詞的組合,德文形容詞的詞尾千變萬化,硬要死背的話,足足有三個龐大的表格要啃。當初我學習詞尾的時候,老師完全沒有分析過這三個表格背後的意義,只要我們狂做練習。可惜我記憶力不佳,掙扎良久,還是未能掌握到當中訣竅。直到我對德語語法學有比較深入的認識之後,回望自己的錯誤,翻看筆記,審視表格背後的規律,才建立到一套直觀而易於掌握的系統,也悔恨當初為什麼不多花一點時間思考,說不定也能找出一點端倪。這套系統,我還給它命名為「蛇仔法則」, 很多學不好形容詞詞尾的學生,聽完我講一次之後,就有如五雷轟頂,感激我替他們「打通任督二脈」,令我感到無比滿足,也讓我感受到視覺化學習的威力。

 

有很多學生,認為語言就是要說出來的,而且要死記。誠然,練習極重要,記憶力亦是語言的基石,但停一停想一想,一開始投入的思考時間,到最後可以給你帶來更好的收穫。

 

另外,我們做語言訓練的時候,造句是極佳的練習(甚至可以說是掌握詞彙唯一的練習),但應該用什麼句子作為練習的目標?此時, 我們亦應利用可視覺化作爲原則:想像一下,你會在什麼場合和情況,講出一句帶有某個詞彙或語法的相關句子?以最切身最可想像的情景作為出發點,往往最能讓自己記住。

 

視覺化的訓練,讓例子變成虛擬的「經歷」,而不是冷冰冰的「資訊」,就自然會讓語言變成自己的一部分。

 

舉例說,教授德文中的虛擬語氣第二式(Konjunktiv II),我會用廣東話「有早知無乞衣」作比較,根據學生背景,選擇合適的例句。如果有學生喜歡投資加密貨幣,我就會翻譯「如果我早幾年買多啲Bitcoin的話,我依家就發達啦」作為例句;而如果有學生常常買六合彩的話,我就會講「如果我中咗六合彩的話,我就一定會買返層樓」。這種發自內心,能夠讓人設身處地的例子,最能夠引起共鳴。

 

好的教練,讓你可以站在他的肩膀上

 

每一個出色的運動員,背後都有一個出色的教練。

 

家朗奪金後,媒體也稱他的法藉教練Gregory Koenig爲「祕密武器」。教練和運動員之間的互動,也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。

 

沒有任何指導,也可以在某一領域稱霸世界?無師自通的天才,是天才中的天才,歷史罕見。而就算是科學界頂尖的天才如牛頓,也謙虛地說自己只是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」。宏觀來講,人類文明的發展,都是基於一代一代的傳遞,而「教」就是這種傳遞的最佳工具,而「教練」、「老師」,就是手執「傳承」工具的匠人。

 

位於法國的世界遺產拉斯科洞穴(Lascaux)內,有幾百幅精細的壁畫和過千個岩石雕刻,主題包括不同種類的動物和人像。通過鑑定,這些藝術品可上溯至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文明。而根據山洞壁畫精巧的畫工及其龐大的規模,以一人甚至一代之力,未必可以做到。我們可以因此估計,繪畫作為藝術,萬年之前,可能已經會被傳授。

 

Lascaux洞穴內的繪畫。維基百科照片

 

可見,這種文化的傳遞,既源遠流長,對於我們來講也是理所當然。放在學習語言的框架上,我們又有什麼值得參照的地方?

 

現代教學模式,傳統都是以課堂爲主,但現今科技發達,傳統課堂已經受到不少衝擊,多媒體學習,網上學習,配合其他不同的資訊科技,已經成爲教學新趨勢。但, 當我們在學習外語的時候,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時,適時反思「教學」的真諦和「老師」的真正角色,就變得更加重要。

 

我有以下幾點的經驗之談,可以同大家分享。

 

 一開始,最好還是找個老師:

 

既然運動員也鐵定需要一個好教練才可以成功,我們就不要過份低估完全自學的困難。我之前教授過的學生,有少部分一開始認為網上學習語言的資源非常多,可以完全自學。但一起步就自己獨行,容易迷失方向,有問題的時候亦無法得到可靠的答案,只能在質素良莠不齊的YouTube影片間遊走,或是用Google艱苦地搜尋一些自己也不太知道如何稱呼的語言資料。

 

我長久以來,都認為運動員加上教練的「師徒制」學習模式,就算無法完全套用,也可以把當中某些元素應用於德語教學當中。要學習得好學習得快,除了普通的課堂之外,也要跟課堂老師或其他導師建立「師徒」關係,讓他們瞭解你的背景,給你方向上的指引,解決你的疑難,目標就更容易達到。

 

沒有好學校,只有對你來講的好老師:

 

來德國讀語言,有很多選擇,包括德國文化旗艦機構歌德學院,百花齊放的語言學校,或稱爲Volkshochschule的社區大學都可以是很好的選擇。有很多香港人會問「VHS的德文班好不好?」「這語言學校大家經驗如何?」

 

這些問題還是問錯了——除了學費,課室配套之外,上德文課最核心的體驗,還是老師的教學方式。如果老師的教學模式能夠配合到學生的學習模式,那麼這對你來講就是一個好的學習選擇。我特意強調「教學配合」,因為「好」是一個評價,但我眼中的好老師,對於你來講可以是一個差的老師,所以都要根據自己的偏好做決定。

 

我以前讀過社區大學的德文班,幾個月的密集課程,只索價幾百歐元,以小時計只需三幾十塊港幣,能夠遇上好老師的話,便是「蔗渣價錢,燒鵝味道」的選擇!所以選擇德語課程的時候,最重要還是要體驗一下和老師交流的感覺。如果不適合的話,就不要浪費時間和金錢,快快轉班或轉校了!

 

當然,蔗渣價錢燒鵝味道,可遇不可求,價錢太平的選擇,師資肯定會有所反映。我記得有幾個學生分享過,香港某些聯會所舉辦的德語課程,價錢只需幾百元,可以上足十幾堂。他們上課之前想:「一堂幾十蚊,無得輸啦!」 到最後,教學質素慘不忍睹到一個地步,認為人生寶貴,不要浪費時間,甚至覺得要付車資去上堂,已經是嚴重虧損,全部都「中途跳車」!「學費」最後是用來上「平嘢無好」的寶貴一課,令人忍俊不禁。

 

下一次,我會繼續講一講運動員精神可以應用在學習德文的地方。

 

延伸閱讀: 

【德廣語言觀察】廣東話嘅「可分割動詞」? 

【德廣語言觀察】林鄭話一定走數,我其實幾開心:兼論「走數」德文點講 

【德語趣聞】當瑞士德語遇上港式德文

 

此文章出自於眾新聞專欄石賈墨|逸議漫漫」專欄,文字版權屬眾新聞所有。

幸獲眾新聞授權全文轉載,原文請參閱眾新聞網站連結 

 

想緊貼我嘅最新動態?即刻Follow我嘅FacebookInstagram 

想知多啲有關課程嘅資料?即刻Click入嚟睇下啦! 

 

歡迎隨時聯絡我了解更多 

WhatsApp:  +4917695274920 

Signal: +4917695274920 

Telegram:@Stegermatt  

Write a comment

Comments: 0